店主有囍,即日起至3月31日, 網上落單,全店貨品九折,折後滿$699可享順豐免運費優惠!

甚麼是SEN?

SEN是特殊教育需要 (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) 的英文縮寫。

SEN的分類

至2017年,教育局將SEN分為九大類,分別為:

  1. 讀寫困難
  2. 自閉症
  3. 注意力不足 / 過度活躍症
  4. 言語障礙
  5. 智力障礙
  6. 視覺障礙
  7. 聽覺障礙
  8. 肢體傷殘
  9. 精神健康需要

 

SEN的教育支援

現時,香港的教育制度以雙軌原則進行SEN的教育支援。有嚴重及多重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會被分配到特殊學校,以接受加強並密集的教育支援;而其他學生則在融合教育政策下,入讀主流學校,並按SEN的嚴重程度,在三層支援模式下接受不同程度的支援。

三層支援模式

第一層:及早識別,並以優質課堂幫助有輕微或短暫學習困難的學生

第二層:以額外支援幫助有持續學習困難的學生,例如課堂外的小組教學

第三層:加強對有嚴重學習困難學生的支援,包括訂立個別學習計劃 (IEP),為學生訂定個人化的學習目標及方案

 

融合教育的爭議

融合教育自1997年推行至今已二十多年,當初發展融合教育的目的是讓有輕微學習困難的學生入讀主流學校,從而幫助他們融入主流社會;同時,亦讓其他學生及家長認識、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,從而推動社會和諧。然而,推行廿多年來,融合教育的政策一直備受批評,本文歸納了以下幾點社會普遍對融合教育的批評。

教師培訓不足

教育局要求每間學校最少有10%教師接受特殊教育訓練,但現時仍有不少學校未滿足此要求;加上教育局只要求每間學校有10-25%教師完成特殊教育基礎課程,其實有大部份教師仍未/無須接受相關培訓。另外,教育局的「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教師專業發展」基礎課程亦只是一個為時30小時的課程,考慮到九類SEN各有不同特徵及需要,並師生比例等現實考慮(見下文),課程能為教師工作上帶來的實際成效其實不大。

師生比例及課程編排

香港學校的師生比例一向偏高,而大部份SEN學生均需要額外的支援,又或是在學習進度上較為緩慢,偏高的師生比例大大削弱了老師能在SEN學生身上投放的精神心思。另一方面,融合教育是在「共同課程架構」的前設下推行,除了有嚴重學習困難(第三層)的學生,其他SEN學生均要追趕主流學生的課程進度。在此情形下,融合教育政策反而加重了教師及SEN學生的壓力及負擔。

精神健康及自我形象

基於不同種類SEN所衍生的情緒行為、社交等狀況,不少SEN學生在校均受同學欺凌,亦有SEN學生覺得被老師針對。另一方面,學習上的持續挫敗亦會大大降低SEN學生的自我效能感,以上種種使SEN學生形成一個負面的自我形象,反而使他們對融入主流社會更加失去信心。

 

你對於融合教育又有何看法?

 

參考資料: